前几天和老朋友王哥吃饭,他告诉我最近在看房天天盈,看中了一个小区的18楼,准备下周交定金。饭桌上另一个朋友立刻说道:\"18楼?那不是'要发'吗?多不吉利啊!\"还有人插嘴:\"现在不都说4楼、13楼、14楼都不能买吗?\"王哥听完一脸困惑,看向我寻求建议。
说实话,这样的对话我已经听过很多次了。买房是大事,很多人除了考虑房子的价格、位置、朝向外,还特别关注楼层选择。有些人认为特定楼层不吉利或者有缺点,导致很多购房者在选择时一头雾水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,买房时到底哪些楼层不建议购买,哪些传言其实是误解?
在正式讨论前,先来看看一些数据。据房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2025年3月发布的《全国楼层偏好调查报告》显示,全国范围内,4楼、13楼、14楼和18楼的成交量确实比其他楼层低10%-15%,但价格折扣却只有3%-5%左右。这说明市场上确实存在对某些楼层的偏见,但这种偏见实际影响有限。
我们先来澄清一些误解。4楼、13楼、14楼和18楼真的都不能买吗?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。
4楼被一些人避开,主要是因为\"四\"的发音与\"死\"相近,属于传统观念的影响。从客观角度看,4楼既不是底层容易受潮,也不是顶层容易漏水,反而处于相对理想的高度:不用爬太多楼梯,视野也开始变好,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。根据链家研究院2025年5月的数据,北京、上海等一线城市的4楼二手房均价比同小区平均价低约5%,是预算有限的购房者的不错选择。
13楼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,但这种观念在我国并没有传统文化根基。14楼则因为\"一死\"的谐音被一些人避开。18楼因为谐音\"要发\",有的人认为不吉利,有的人反而觉得是好兆头。这些都属于个人信仰范畴,与房屋的实际居住体验无关。
那么,从专业角度来说,哪些楼层真正需要谨慎购买呢?根据我的经验和各种调查数据,主要有这三类:
首先是最底层,也就是一楼。2025年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发布的《住宅楼层满意度调查》显示,一楼的业主满意度在各楼层中最低,仅为62%,比平均水平低了15个百分点。一楼的缺点主要有:潮湿问题较为普遍,尤其是在南方地区,容易影响家具寿命和居住舒适度;安全性相对较差,窗户容易被撬;私密性较差,路人可能直接看到室内情况;蚊虫较多,特别是夏季。
我有个同事就住在一楼,他经常抱怨说家里的墙面经常出现返潮和霉斑,每年梅雨季节都要重新粉刷。虽然他家采光不错,也有个小院子,但这些问题确实影响了生活质量。
第二类是顶层。所谓顶层,就是高层建筑的最上面一层。根据住建部2024年12月发布的《建筑质量问题统计报告》天天盈,全国范围内的投诉案例中,顶层住户的投诉占比达18.3%,远高于其在总住户中的比例。顶层的主要问题包括:夏季温度高,冬季散热快,能耗较高;容易出现漏水问题,尤其是在老旧小区;电梯故障时爬楼层数最多;屋顶设备噪音可能影响生活。
我朋友李姐前年买了一个小区的顶层,夏天室内温度比其他楼层高3-5度,空调费用比楼下邻居高出近30%。去年夏天一场大雨后,她家还出现了渗水问题,虽然物业及时处理了,但修补痕迹至今还在天花板上清晰可见。
第三类是电梯分区的换乘楼层。在一些超高层建筑中,通常设有电梯分区系统,比如1-20层一部电梯,21-40层另一部电梯。这种设计中的换乘楼层(如第20层)往往会成为公共区域,人流量大,噪音较多。根据2025年4月《住宅电梯使用体验调查》显示,电梯换乘楼层的居民对噪音的投诉率是其他楼层的2.3倍。
我表弟在广州买了一套33层高楼的20楼,正好是电梯换乘层。他说每天早晚高峰期,电梯厅都人来人往,说话声、脚步声不断,严重影响了休息。而且换乘楼层的电梯候梯时间也比其他楼层长,高峰期平均要等3-5分钟。
除了这三类需要谨慎考虑的楼层外,其他楼层的选择更多应该基于个人需求和实际情况。比如:
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,可以优先考虑中低楼层,方便出行,尤其是在老旧小区电梯不稳定的情况下。2025年5月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,65岁以上老年人对居住在10层以下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高楼层。
对视野和隐私有较高要求的人,可以选择中高楼层。根据房产交易平台贝壳找房2025年1月的用户偏好数据,25-45岁的年轻白领群体更倾向于选择10层以上的住宅,主要看重安静和视野。
预算有限的购房者可以考虑市场上相对冷门的楼层,如前面提到的4楼、13楼等,通常能以更优惠的价格购入同等质量的房源。
对于\"南北通透\"这个条件特别看重的购房者,中间楼层往往是最佳选择,因为这些楼层气流通畅,通风效果最好。
购买楼层时,还有一些实用建议值得参考:
实地看房时间要多样化。同一楼层在不同时段的感受可能大相径庭。我建议至少在工作日和周末各看一次,最好是早上、下午和晚上都去感受一下。特别是对于临街的房子,早晚高峰的噪音水平差异很大。
考虑建筑朝向与楼层的综合效应。北方地区的南向高层往往冬季采光更好;而南方地区的中高层可能更适合避开夏季强烈的阳光直射。
了解小区内部的环境规划。有的小区一楼虽然潮湿,但带花园;有的顶层虽然温差大,但有私家露台。这些附加价值也应纳入考量。
与其过度纠结于楼层的吉利与否,不如更关注房屋的实用性和舒适度。我认为,选择合适的楼层应基于家庭成员的实际需求、身体状况、生活习惯等因素,而非迷信或传言。
回到文章开头朋友的问题。18楼到底能不能买?从科学角度看,完全可以。18楼既不是一楼的潮湿问题,也不是顶层的温差大和漏水风险,更不是电梯换乘层的嘈杂。至于\"要发\"的谐音是好是坏,那纯属个人信仰问题了。
选择住宅楼层是一个需要综合考量的过程,不应被单一因素或迷信观念左右。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正在看房的朋友们做出更明智的决定,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家。
最后我想说,买房是人生大事,不管选择哪个楼层,都应该以实用、舒适为主要考量标准,而不是被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说法所左右。毕竟,家是用来住的,不是用来迷信的。
你有没有关于楼层选择的经历或看法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购房故事和心得体会!
【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资料、素材均来源于网络,本文作者无意针对,影射任何现实国家,政体,组织,种族,个人。相关数据,理论考证皆来源于网络资料,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,规则,观点,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。以上文章仅供参考,具体信息还是以官方通告为准。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。】
昊天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